(资料图)
“阿姨,您的住院费用已经报销了,不用特意到区上去办了……”近日,家住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射箭镇的张大妈,对于“不出村”就能办理医保一事感到难以置信,直到她拿着证件在当地的经办站点,花了几分钟时间就办好了住院报销后,连呼“方便,真方便”。
近年来,昭化区深化医保服务“放管服”改革,针对基层医保服务能力不强、触角不长、力量不足,群众办事成本高、办事效率低等问题,探索建立“村能办”医保服务平台,变“村代办、村帮办”为“村能办”,真正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将经办站点设在“村口”。昭化区新建150余个村级医保经办站点,组建覆盖全区12个乡镇、150个村社的医保经办网络,依托村(社区)便民服务代办站构建纵横贯通、功能集中的“5公里范围医保服务圈”。
“对于行动不便的村民等群体,我们主动上门提供医保服务。”昭化区射箭镇京元村的村医常子云说,下一步,京元村将形成规范化、制度化的工作机制,提升服务效能,办好民生实事,让群众在医保服务方面拥有更多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为了将专业团队搬到“村口”,昭化区优化调整医保服务阵地力量,配备专业人员,印制工作手册。每个村级医保窗口配备文化程度较高、政治素质和服务意识较高的专职人员1名、兼职人员多名,开展镇村医保业务培训40余场次、印发《村级医保经办工作指南》200余份,确保经办人员“能办事、会办事”。
与此同时,昭化区还将事项权限放到“村口”,按照“依法下放、能放尽放”原则,梳理、规范村级医保服务事项,明确村级医保服务事项新增参保缴费、医疗救助、零星手工报销等。权限以外的经办事项,通过可视电话和高拍仪,按照“村级初审-扫描上传-视频连线-办结回传-证照打印”的流程现场办结。(记者 戚原 通讯员 王菲菲)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