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逝者如斯天”出自《论语˙子罕》。完整句为:“逝者如斯天,不舍昼夜”,是孔子在川上发叹而起,后来被无数文人学者引用、阐释和化用。这句话以现在的意思是:哀叹时光像流水一样的逝去,日夜不停。
但是对于孔子的“逝者如斯天,不舍昼夜”,不同的历史阶段也有不同的看法。
一、秦汉时期对“逝者如斯天”的理解
【资料图】
孟子认为孔子这句话形容的是水,因为在《论语》中还有这一句话“知者乐于水,仁者乐川”。为什么提到“水”呢?因为水有两个品质——“不息”和“有本”。“有本”指的是君子有着内在的德性(品德)和浩然正气的精神品质。而“不息”指君子像流水一样,昼夜修德,直至于极,犹如水之入海。
孟子是继承发展孔子的意愿,当时孔子教育学生以德为人,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修德,总的来说是不断进取、不断进德、不断进学,正是符合了君子品德标准。
二、魏晋南北朝时期对“逝者如斯天”的理解
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,时局动荡不安,这一时期学者对孔子“逝者如斯天”的理解与秦汉时期不一样。他们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:人生匆促不停,如这川水一直流逝,未曾停留片刻,当时光、人物一旦逝去,便永不复再。
这跟魏晋南北朝历史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,因此,从魏晋时期的文章中读出了生命的短暂时光,不分昼夜,逝去难再的悲伤之感。
三、宋朝学者对“逝者如斯天”的理解
宋人对孔子的这句话理解是:往前就像川水之前行,昼夜不停,警勉学者要追求“天道”,求学、进学、修道,自强不息不能间断。
朱喜《四书集注》:天地之化,往者过,来者续,无一息之停……愚按:自此至终篇,皆勉人进学不已之辞。
可见朱子对孔子川上之叹的阐释为:“与道为体”,在学习的道路上自强不息。
最后我理解的孔子“逝去如斯”,是往前去就像这样,不舍昼夜,以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,奔向未来。
四、对于“于穆不已”的理解
“于穆不已”出自《诗经·周颂·清庙之什·维天之命》,全诗为“维天之命,于穆不已。于乎不显,文王之德之纯。假以溢我,我其收之。骏惠我文王,曾孙笃之”。后来,《中庸》将其引用于文献中,成为各自思想学说依据。
宋明两代的儒家更加重视对其诠释。在宋儒的诠释中,“维天之命,于穆不已”的天命主要是指天道本身的不息不止。
《朱子语类》记载“: 曰:何谓一?曰:一,如一阖一辟谓之 变。只是一阴了,又一阳,此便是道。
现在看来,“于穆不已”在现代文学运用中是嗟叹词,指暑往则寒来,日往则月来,春夏秋冬,四季更迭,循环往复,集中体现在时间和时空的维度上。
1.点击屏幕右上角按钮,【查看公众账号】可关注我们
2.在【添加好友】-->【搜索公众账号】中查找:you_are_bestfriends_或易家讲坛
3.通过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: